第二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263 >> 2017年12月12日 星期二  共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从画作看何香凝的朋友圈 没想到其艺术人生也如此精彩

作者:周睿璇

正在加载...
  • 1/2

  • 2/2

编者按

对于何香凝这个名字,熟悉中国近代史的读者或许并不陌生。何香凝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廖仲恺的革命伴侣,是中国近代女性革命家的代表之一。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艺术与画作也同时伴随着何香凝革命生涯的各个阶段。这位用一生见证了中国数千年来最为磅礴壮阔的变革者,用画笔记录了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时至今日,我们又能从她的画作中看到些什么?

如果想将民国时期何香凝的朋友们列出清晰的名单,恐怕并非易事。这从她的绘画作品中可见一斑。和她共同创作或为她的作品题词赋诗的名人很多,获赠或者慕名购买她作品的人就更多了。

挚交好友共同作画

何香凝与早期同盟会会员的关系渊源深厚。这其中有诗人柳亚子、教育家经亨颐、曾任广东省民政厅厅长的陈树人等。他们都是共同追随孙中山的人士,在艺术上也志同道合,经常合作创作。

在书画上何香凝与柳亚子的交往最为密切。柳亚子是民主革命者,20岁时加入同盟会。何香凝大量的山水、花卉作品,多请柳亚子在画作上赋诗并题。从1928年起至1950年的20余年间,“何画柳题”几乎成为一种较为固定的合作模式。这种模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寒之友社”的成立。

1928年底,何香凝因反对国民党反共发表公开声明,“辞去国民党内的一切职务”,居于江浙沪一带。在经亨颐的邀请下,她和柳亚子、黄宾虹、于右任等人组成“寒之友社”。经亨颐是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在东京留学期间就与廖仲恺等革命党人结识。1925年经亨颐参加国民革命,曾任国民政府常委、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

“寒之友社”的这几位国民元老不满蒋介石背叛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借诗酒书画以排遣心中郁结。不久,何香凝就与陈树人、经亨颐合作了《松竹梅图》,于右任题字,画中陈树人的松、何香凝的梅、经亨颐的竹、于右任的诗与书,堪称合璧。

何香凝在江浙一带与同盟会早期会员的交往还促成了廖经两家第二代的姻缘,经亨颐的幼女经普椿与廖仲恺、何香凝的儿子廖承志在这段时间相识,1938年结为连理。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何香凝义愤填膺,赶回上海,并组织社会活动支援抗战。1934年何香凝创作山水画《为谁来补破河山》,柳亚子曾题诗云:“为谁来补破河山,腕底烟云未等闲。收拾雄心归淡泊,时时曳杖款荆关”,以表达何香凝和自己与南京国民政府决绝的决心。数日后,何香凝与另一位同盟会早期会员、著名实业家王一亭合作绘制《为谁来补破河山》,时任中央监察院院长的于右任来到上海,他在此画上题:“能为青山助,不是界青山。出山有何意,声流大地间”。后来,廖承志在其回忆文中指出,这是于右任劝母亲何香凝“出山”的一首诗。

新中国成立后,和廖承志共同创作的方式深为何香凝喜爱。廖承志从小受母亲影响,热爱绘画,尤其擅画人物。何香凝刚劲厚重又笔法自由的山水和花卉,配上儿子廖承志风格诙谐的简笔人物,常使画面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刘少奇、董必武、陈毅、沈钧儒、郭沫若等人也在何香凝画作上题词、补笔。作品涉及《祖国山河》、《花寒不落墨常新》、《高松立海隅》、《冰雪暖于棉》、《梅·竹》等。这使得何香凝的画作更为凝重。

各界人士支持筹款义卖

为了给仲恺农工学校筹措资金和支援抗战,何香凝曾多次举行筹款义卖活动,这也得到了各界人士的支持。

1929年底何香凝为给仲恺农工学校筹措资金,带着自己和其他民国名人的书画作品前往东南亚售卖。“蒋介石贡献了自己的书法作品,同时他还花两万元买了何香凝的画,作为她出国的费用。”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馆长蔡瑞燕在采访中表示。当时,国民党官员不少人仰慕何香凝。这包括国民党左派、廖仲恺的学生、黄埔军校的毕业生和官僚等人士。凡有何香凝的画作出售,他们以得其画为荣。

在赴南洋之前,何香凝在政治工作中就已经与东南亚侨胞建立了联系。在东南亚期间,华侨华人热情接待何香凝,并对她的义卖活动给予大力支持。张长虹在《留取丹青照汗青—何香凝与救济国难书画展》一文中指出,途径新加坡时,当地华侨胡文虎、陈嘉庚等人帮她成立了“新加坡华侨筹助仲恺农工学校经费书画展委员会”。此后,她与东南亚华侨的交往进一步深入。胡文虎又在1931年何香凝组织的“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的筹备会上捐助了两架飞机,以支持中国抗战。

何香凝的挚友柳亚子也多次在何香凝筹款义卖中帮助她。据曾多次担任何香凝作品展策展人的房桦表示,在“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的现场,柳亚子和何香凝一同泼墨挥毫,并题下“健儿塞北横戈日,画家江南吮墨时。一例众芳零落尽,忍挥残泪为题诗”。同时,柳亚子也是何香凝重要作品的拥有者。义卖筹款时,柳亚子尽力将何香凝的作品买入。张长虹也指出,现在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竹菊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柳亚子收藏的。

广泛赠画于各界友人

民国时期,何香凝将画作主要用于自娱、售卖和答谢。据房桦介绍,何香凝根据不同的受画者,创作不同题材和内容的作品。

目前在何香凝美术馆馆藏其年代最早的花卉作品是《菊》。她在1913年赠送给日本友人宫崎寅藏的夫人。宫崎寅藏是孙中山的革命挚友,他出生于日本一个大地主家庭,后来结识了孙中山,倾尽家财襄助中国革命。后来他参与策划惠州起义、撰文介绍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宣传同盟会的革命主张。武昌起义后,参加策划成立南京临时政府。自从1897年两人认识之后,孙中山经历的所有革命大事,几乎都有宫崎寅藏的身影。

何香凝的这幅作品以早期日本画风格绘制,并以楷书“宫崎夫人雅鉴”为题。菊花在何香凝的花卉作品中占少数,独幅作品更是微量。房桦认为,这显示出受画人在何香凝心中的地位。

抗战时期,何香凝也经常慷慨赠画,以答谢或者激励受画者。1933年,身为中共地下党员的廖承志在上海租界被国民党特务组织逮捕,南京军法处要求引渡。郁曼陀(郁达夫的哥哥,民国时期爱国法官,后被日伪特务暗杀)当时任江苏省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刑庭庭长时,他利用二分院设在上海英租界所处的特殊地位,阻止了南京军法处的引渡,为其他方面营救廖承志赢得了时间。据郁曼陀之女后来回忆,如果当时廖承志被引渡到南京,营救就会更加困难。廖承志被释放后,何香凝为了感谢郁曼陀,创作《春兰秋菊图》赠予他。1954年郭沫若为这幅画赋诗,感怀郁氏兄弟二人的耿直性格。

除了答谢,何香凝也赠画以激励受画者。1937年,何香凝约见途径上海的国民党将领杨虎城一家,并赠送自己的画册给他,以表示对西安事变的肯定。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抗日战争爆发。1938年3月16日,宋庆龄与何香凝联名发表《致海外同胞书》,号召海外侨胞继续给予祖国抗战军队以“鼓励援助”。6月14日,“保卫中国同盟”在香港宣告成立,以争取广泛的国际友人援助。据唐绬绢等人编纂的《宋庆龄与何香凝》一书,海外华侨是何香凝负责争取的主要对象,她以自己的名义致函致电联络华侨,用自己的画作换取华侨的捐赠支持。

上海沦陷后,四十年代何香凝在粤东地区逃亡,途中曾经得到共产党人的协助。1942年广东东江水上游击队曾护送何香凝和经普椿母子、柳亚子父女安全到达海丰县。《宋庆龄与何香凝》一书中提到,为答谢这次护送工作,何香凝在离别海丰前绘制了虎图和菊图赠给共产党人士。虎图当时她绘制数量很少,而且完成难度也比较大。房桦认为,何香凝创作虎图赠送,表面她很重视此次接受赠作的人。

除了答谢,祝寿作图也是何香凝绘画交友的一种方式。据1946年12月25日的《新华日报》报道,1946年何香凝曾作梅花图祝贺朱德寿辰,并题诗:将军花甲寿,敬贺一枝梅。凌霜兼耐雪,铁骨占花魁。春到和平日,新生万物回。

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X1024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